《徐州一中》  

第01版:第01版

市 教 育 局 到 我 校 开 展 教 学 视 导 调 研

摘要:






  3 月 12 日,徐州市教育局到我校开展教学视导调研,市教育局局长石启红、调研员李运生、办公室主任王志升、市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何振国及高中教研员参加调研活动。
  石启红局长在视导调研中强调,高考工作关系千家万户,社会关注度极高,学校要进一步强化质量为主意识、表率担当意识、开放攀高意识、聚力创新意识和精准精细意识,打好 2019 年高考攻坚战,向徐州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李运生调研员充分肯定了我校在教学管理、学科竞赛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围绕创办高品质高中的目标,提出立德树人提升素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质量立校学科为本、注重传承谋求创新等四项要求。
  视导调研组进入课堂听课,并向我校领导班子及学科核心成员进行集中反馈。
语、数、外等8位学科教研员就听课、访谈、教学常规检查等情况对学校提出改进意见,高考研究中心就调研中发现的教学管理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市教研室质量监测中心就现场巡课及学生调查问卷统计数据作了比较分析。

做智慧女性 我校开展“庆三八”系列活动

摘要:







  3 月 7 日下午在九里校区三楼会议室举办了“会工作、会生活,做智慧女性”主题沙龙活动,此次讲座邀请了市教育局师资处张焰处长,我校叶弘媚副校长、优秀女教师代表及青年女教师代表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张焰处长在谈到自己对智慧女性的理解时强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必须要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在工作与生活的相辅相成中体现人生的价值。叶弘媚副校长与在座女教师分享了自己近 30 年的工作历程,鼓励青年女教师,不要满足于做一个默默无闻的教书匠,而要立志成为一名反思性教育实践家。
  3 月 8 日,由学校工会、妇委会共同组织的庆三八,趣味游园活动在乐和轩举行,活动中,女教职工们投壶、夹球、猜谜……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气氛热烈而温馨。
  通过上述系列活动让我校一线的女教工紧张忙碌的节奏得以放慢,学会享受生活,学会热爱工作,展示了我校知识女性的精神风貌。

新南威尔士大学院长来我校国际部进行项目走访

摘要:

  2019 年 3 月 5 日,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预科学院院长兼海外教学总监 Darren Finlay 来我校国际部进行交流走访。我校国际部热情接待了来访嘉宾,并就即将进行的优飞课程改革进行了深入探讨。期间,Darren 院长还与徐州一中国际部现优飞核心班学生与优飞学科教师分别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我校两位学科领衔人成功申报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

摘要:

  近日,市教育局公布了 2019-2022 年徐州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评选结果的通知,由我校张安义副校长领衔的高中思想政治名师工作室,和郭军英老师领衔的郭军英高中生物名师工作室经个人申报、学校推荐等环节,顺利通过评审。
  据悉,此次共有 40 个名师工作室通过评审,名师工作室旨在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

省内高水平大学集体走进徐州一中

摘要:

  2019 年 3 月 9 日,江苏“双高对接会”招生宣传活动启动,省内高水平大学走进江苏优质高中招生服务工作徐州市第一中学专场在我校九里校区体育场举行。
  此次共有 15 所省内知名高校招负责老师来到徐州一中,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现场提供招生咨询服务。“双高对接会”还特邀江苏师范大学党委研工部部长、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王本贤老师开设《从职业生涯规划角度谈高考志愿选择》专题讲座。

祝贺我校刘莎老师荣获徐州市优秀女教师荣誉称号

摘要:

  在由徐州市教育局、徐州市妇联联合开展“徐州市优秀女教师”评选活动中,我校教师刘莎经民主推荐、公开评选等环节,最终获评“徐州市优秀女教师”荣誉称号,展现了徐州一中女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此向刘莎老师表示祝贺!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朱守华教授

摘要:


朱守华教授



  人物简介
朱守华教授,现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1988 年高中毕业于徐州一中高三(3)班。1988-1998 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8-2000 年,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因工作出色获得德国洪堡奖学金。
2000-2002 年在德国 Karlsruhe 大学(卡尔斯鲁厄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从事高能物理研究,2002-2004年赴加拿大Carleton大学(卡尔顿大学)从事高能物理研究。
  朱守华教授研究组一直从事超出高能物理标准模型新物理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及核物理和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高能物理中心的大力支持。

赶 路

摘要:





  火车上的时间,是用来打发的。饶是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数小时的长途旅行仍不是一件轻松又愉悦的事情。一段又一段的围栏、一节又一节的铁轨,疾驰而过的房屋、树木、田地,谁也说不出与众不同的话语,便索性一齐沉默着,组成一卷漫长而单调的景观画。唯一引人遐思的,或许只有树冠上的鸟巢,小时候的我把数鸟窝当作一件乐事,边数边想着,这鸟窝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这巢里是否也正安睡着小生灵?下雨了,鸟窝可怎么办呢……天马行空的联想如同轻飘飘的羽毛,这一片一片的念头伴着我渐渐睡去,或许脸上还挂着期待的表情,因为我知道,旅途的终点正在前方守候着我。多么欢欣啊!到达的喜悦将洗去旅途的倦意。
  我一直以为,正是因为这终点,才使得我格外有耐心去忍受路途的种种。没有了终点,赶路也就失去了意义。也因这样的理解,当我于高中入学时在纸上写下“北京大学”四个字时,这张班主任用于了解学生情况的小纸片就成了一张横跨三年时光的车票。唯一的不同只在于,当时的我,未知终点。
  (下转第四版)

第02版:第02版

让雷锋精神永远闪光 让雷锋精神永远闪光

摘要: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 家 上 午好。今天,站在国旗下,沐浴着三月的春风,我想再跟大家提起那个熟悉的名字。相信大家一定能够记起他说过的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他,就是雷锋,一个离开了我们 56 年,却仍然活在我们心中的年轻生命。
  雷锋是一个平凡的人,所做的也只是一些涓滴小事,但是,他却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为我们树立了一座不平凡的丰碑,给后人提供了一个平凡普通人基本的生活准则和道德标准。
  人,总要有点精神寄托,不能成为金钱、享受的奴隶。雷锋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精神追求。这种精神寄托和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积淀和延续,它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反而历久弥新、坚不可摧。不可否认,在当今时代,雷锋精神的失落,道德素质的滑坡,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纵观网络、电视、新闻、报刊杂志……无不充斥着感官刺激和欲望的庸俗文化,处处弥漫着苍白、浮躁、无聊和颓废。当成名成家成了唯一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认同和践行优秀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岂不就成了一句空话?我们又如何能实现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人们常常抱怨雷锋精神的宣传已经形式化,三月来了四月就走,却没有意识到,这种现实正是自己的冷漠、消极和不作为带来的。一边嘲讽学雷锋形式化,一边自己连形式都懒得去做。你怎样,社会就会怎样;你把学雷锋当成形式,雷锋精神的传承就容易成为一种形式。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该是冷漠的旁观者,而应该是雷锋精神的实践者,用积极的日常行动和热情参与来避免学雷锋的形式化。
  学习雷锋精神,首先要学习他的奉献精神。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并不要去做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而是在学校做律己的学生,在家中做孝顺的孩子,在社会上做体面的公民,无论在哪儿,力所能及、举手之劳的事多做,勤做,乐于去做,扶危助困,实现人生价值。
  学习雷锋精神,其次要学习他的“钉子”精神。雷锋在他的日记中写道:“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去挤,愿不愿意去钻,一块好好的木板,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惜时如金,勤奋汲取知识滋养人生。
  学习雷锋精神,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他艰苦奋斗的精神,丢掉贪图享受,攀比奢侈的思想,做适合自己身份的事,爱护学校和他人的一切财物,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比如当洁净的水流“哗哗”地被浪费,我们完全可以举手之劳,再次按下冲水按钮,等待水停再离开;看到校园绿地上的空纸盒、废纸片,捡起来扔掉不过是一弯腰的事情;体育课、跑操、集会时,等全班同学离开,随手关掉教室的灯……俗语道,小处见文明,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提高个人修养、提升精神境界,才走能力肩负国家兴盛的责任担当。
  学雷锋是每个公民的现实责任,雷锋精神需要全社会用具体行动去“续写”。我相信,青年一代的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让雷锋精神得到更好的传承!

扬鞭策马,勇往直前,鏖战百日,铸就辉煌

摘要: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战友们、我挚爱的孩子们:
  大家好 !今天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听,百日会战的号角已经吹响!这是扬我们人生志气的进军号,这是圆我们青春梦想的动员令,这是表我们一中学子必胜豪情的铿锵曲!
  亲爱的孩子们,三年前,你们跨入徐州一中的大门,从那时起,你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开始孕育着自己的理想,思考着自己的未来。为了这个理想,三年来,你们披星戴月,寒暑不停,春寒料峭中有你们执着的追求,夏雨磅沱中有你们跋涉的身影,秋风瑟瑟中有你们勃发的激情,冬雪飘飞里有你们坚定的脚印……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你们读过课本堆成山 , 做过练习数不清。
  作为你们的老师,有幸和你们朝夕相伴,一起走过了你们生命中最青春最亮丽的季节。因为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注定我们的梦想、荣誉和悲欢都与你们连在了一起。你们进步,我们惊喜;你们成功,我们欢呼;你们快乐,我们幸福;你们幸福,我们欣慰。
  现在万米赛跑已到了百米冲刺的阶段,有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越接近成功你会感觉越困难。“细节决定成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古今多少事,毁于方寸间……其中最多的恐怕就是忽略了细节。在此,我想给同学们一些建议。
  你们要有必胜的信心高考不仅仅是知识技能之战,更是心理之战,从现在开始摒弃一切杂念和急躁,越到最后的时刻,我们越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相信自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群雄角逐,勇者必胜。
  你们要脚踏实地 努力拼搏“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千万不要因为一点困难而放弃追求 , 不管你现在的成绩处于何种境地,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从现在开始,不要抱怨他人,不要理会脚下的障碍,努力拼搏,拼搏到无能为力,坚持到感动自己!孩子,你不努力拼搏,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你们要像哥伦布那样 , 在广阔的大海上,他每天在日记上写下一句话 ,“今天我们继续航行”!
  你们要记住四个字:听话,出活 “听话,出活”本是是清华大学学生干部的一句口号,在离高考仅有百日的时间里,我希望你们听老师的话,出最好的成绩。要相信你们的老师,因为这是一个优秀的群体,我们在和你们并肩战斗;要相信你们的老师,因为我们的梦想、荣誉和悲欢都与你们连在了一起!
  你们要珍惜光阴 时间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最后 100 天,让我们咬紧牙关,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纵是千难万险,也要轰轰烈烈,荡气回肠。奋斗 100 天,让飞翔的梦在六月张开翅膀,奋斗 100 天,让雄心与智慧在六月闪光。我坚信,有限的人生定会在同学们的不懈追求中走向永恒!
  同学们,我亲爱的孩子们,只有轮回的四季,没有轮回的人生,今日的誓师,就是出征的号角,拼搏的号角,冲刺的号角!永不言败的信念,可以让脚步更加坚定;踏实勤奋的学习,可以让进步更加显著;平实严谨的作风,可以让道路在脚下更加延伸。让我们拿出迎难而上的勇气,拿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斗志,扬鞭策马,勇往直前,不负学校重托,不负师恩厚望,不负青春梦想,鏖战百日,铸就辉煌!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摘要: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 天 是 2019 年 2 月 27 日,距离 2019 年高考还有 100 天,百日之后,我们将踏入高考的战场,追逐属于我们的辉煌。
   三年来,我们栉风沐雨浴血奋战,不畏艰难,顽强拼搏。春风拂面是我们昂扬的斗志,夏雨淋漓是我们坚定的步伐,秋风高远是我们开阔的心境,冬雪霏霏是我们不变的誓言。无论是艰难还是困苦,无论是失败还是迷惘,我们都已风雨兼程,来到了这条光荣的荆棘之路的起点,这是开始的结束,亦是结束的开始,在此奏响战歌,大军集结。
  100 天,不过是我们时间之海中一涌小小的浪花,但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它是集结的号角,是高擎的战旗,是落幕的绝唱,是黎明前的暗影。
  这 100 天,刻苦钻研,脚踏实地,一切皆未定局,努力造就奇迹,让每一根神经都为高考而绷紧,让每一滴鲜血都为高考而沸腾。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处于时代风口浪尖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拼搏呢?我们要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将心中金光闪闪的梦想紧握于指间。要以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自信,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胆识,直击高考的考场,要做一只挑战东海的精卫鸟,一位直面巨峰的老愚公。要记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奏出世间的绝唱,只有受过伤的翅膀才能有翱翔天空的力量。
  高考是孤独的是惟有自己才能走完的路。没有人会相信你曾经无数的辉煌,没有人会同情你失败的遭遇,没有人愿意听你后悔的反思,惟有自己。
  不舍得挥洒汗水的人,没有哭着说自己发挥失常的资格。在困难面前畏缩的人,没有抱怨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的资格,所以,惟有战斗!用血与骨去战,拿灵与肉去拼,高考我们必须胜利。
  努力吧同学们,100 天转瞬即逝,口语考试,二检,三检即将接踵而至,不要在意他人的目光,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而在那风雨之路的终点,等待我们的必将是荣耀与辉煌。
  在此,我也代表高三同学祝高二学弟学妹们在即将到来的小高考中披荆斩棘,勇攀高峰,取得骄人的成绩!
  谢谢大家!

第03版:第03版

物理:观自然万物,析宇宙之理 物理:观自然万物,析宇宙之理

摘要:


徐州一中物理组 F=Ma 我们从这里出发









  【学科宣言】:名师引领,因材施教,科学人生【学科文化】:科学探究,质疑实证,严谨治学【学科追求】:面对全体学生,培养科学素养。通过“浸入式”教学,再现问题研究的过程,建构知识体系,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思维。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变革课程形态,拓宽课程评价方式,实现有限课堂无限学习。
  【成果展示】1. 多人在全国、省、市各级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佳绩张祥凤在 2005 年第三届全国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张雯雯在 2001 年第一届、钱华在 2003 年第二届、张祥凤在 2005 年第三届、叶弘媚在 2007 年第四届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中获省一等奖,连续四届获省一等奖。
朱卫娟在青年评优课大赛中获江苏省一等奖;吴梦涛获基本功大赛江苏省一等奖;张学庆获实验教学说课比赛江苏省一等奖;闫峰、胡伟获江苏省评优课二等奖;史东升获基本功大赛大市一等奖;吴海、杜微获评优课大市一等奖。
2. 多人获得高层次荣誉称号叶弘媚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省五一巾帼标兵“荣誉称号”;葛友军被评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张祥凤为江苏省第四期“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李锋获市“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赵娟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吴梦涛获市“五一劳动奖章”。
3. 课堂教学活动凸显学科素养将“科学探究”落实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当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和自主探究能力。在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时,以物理核心素养为导向,使物理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
4. 教科研成果丰富叶弘媚校长主持省级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朱卫娟主持省级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赵娟、吴梦涛、钱华、史东升、吴海、冯明志、王民华、胡伟等老师分别在《物理教学》《物理教学探讨》《中学物理》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5. 学科竞赛硕果累累近两年来物理竞赛成绩突出,2017 年省一等奖 23 人,省二等奖29人,省三等奖6人;2018年国家级一等奖2人,省一等奖 39 人,省级二等奖 43 人,省级三等奖 18 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年我校物理组成立教练组,分专题深入研究,合作辅导,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今后的竞赛中取得更大突破。

徐州市 2019 年高三物理教学研讨会在我校隆重召开

摘要:


张安义副校长致开幕词 窦立强老师作讲座 罗大龙老师上公开课 钱华老师上公开课 徐善辉教研员作报告



  3 月 12 日下午,徐州市 2019 年高三物理教学研讨会在我校隆重召开,会议由市物理教研室徐善辉主持,市教研室主任何振国、徐州一中副校长张安义致开幕词。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作了专题报告,并在会后和徐州一中物理组的老师们进行了座谈交流,叶弘媚副校长主持座谈会。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就如何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如何创建学科创新发展中心基地等问题和老师们深入讨论,老师们一致认为收获满满,明确了物理组今后努力的方向。
  3 月 13 日上午,徐州一中高三物理教师罗大龙开设了《电磁感应的规律与应用》、钱华开设了《高三模拟考试(九)物理试卷讲评》,公开课充分贯彻了学讲精神,得到了听课老师的高度赞扬。窦立强老师作了《高三物理二轮复习备考策略》的报告,徐善辉老师对一检考试成绩作了深入的分析并对二轮三轮复习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本次会议充实而高效,与会老师纷纷表示回去之后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努力将徐州市物理高考推向新的台阶。

第04版:第04版

赶路

摘要:






  (上转第一版)于我而言,这趟路途的开始纯属偶然。参加入学仪式的时候,我与熟悉的初中同学聊天嬉笑,心里感受着从同一个学校的初中部保送到高中部的滋味。走在不算陌生的校园里,其他同学兴奋而跃跃欲试的表情落入我眼中,只在我心中激起不屑和优越感——什么嘛,不过是老一套!彼时的我,以一种自认为严肃的姿态沉浸在一些十分重大的问题中。如今想来,未经风霜的少年,出于猎奇的心态去读历经岁月沧桑洗练的文字,多半只能生出玩世不恭和倦怠的心情。“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的”,因而活成什么样子似乎都没什么大区别吧!然而正是这种“无所谓”的心态形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姿态,当别人都在读言情小说时,如果自己手里捧着的是一本艰难晦涩的哲学书籍,这种“标新立异”的感受简直美妙到不可言说。因此,“满不在乎”只是说说而已,我喜欢这世界,我想要我的生命灿若星辰、耀眼如焰火。只是我还不知道,每一次闪耀的背后要付出多少努力,在我变得足够坚韧且自律前,我已经学会了羡慕别人的天赋,并为自己的愚钝和糟糕的心理素质感到羞愧。初中时的每个周二和周四都是我的噩梦,时长 20 分钟的数学小测,我在不及格和满分之间毫无规律地摇摆。我从自己的分数上感受到命运的无常,渐渐学会在学习的领域中听天由命,而把自己的全部骄傲与少年意气寄托于几本晦涩的哲学读物中。
  初中与高中之间的暑假是漫长的,漫长到足以淡化由学业带来的挫败感,漫长到令我忘记从前怎样为了逃避考试而装病卧床,也漫长到足以拥有很多次与父母聊天的机会,其中总有几次涉及到我的未来。我自认对哲学十分感兴趣,也隐约意识到文史哲是北大的王牌,但这份模模糊糊的自我期许并没有被认真地对待,一直到我踏入高中的班级前,它只是饭桌上的玩笑、茶余的谈资。
  我的新班主任是数学老师,她个子不高、发型干练,讲话的样子很冷静。听别人说,她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曾在刚入职的时候就把一个理科班从年级倒数带到高考的平均分第一。她富于经验,其他老师都看不出的男女生之间的绯闻与感情,她总能一抓一个准。有这样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眼光毒辣的老师站在面前,我不由得期待,她能在开学第一天弄出什么花样。然而她只是将一张纸发到每一位同学桌上,这张纸再朴素不过,而我们被要求写下的内容也毫无特殊之处:过去的教育经历、班级职务的意向以及未来大学的志愿。怀着淡淡的失望拿起笔,我开始回顾自己的小学和初中,此时的班里静悄悄的,混杂着新同学的陌生、好奇和谨慎,这安静的氛围最有利于回忆。过往的片段像潮水一般涌现,那毫不费力就能名列前茅的小学时光,那来自同学老师的夸奖和肯定,还有初三在图书馆度过的自习岁月,这些零星的片段汇集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鬼使神差一般,我就在纸上写下了——未来志愿:北京大学。
  那时的我,入学成绩 100 名左右,而我们学校每年约有20 到 30 名同学考入清华北大。少年轻狂,不知深浅,说的大概就是我了。而正是这个再俗套不过的形式,让我第一次直面我的理想。我终于意识到,之前的我,无论是一时兴起去图书馆上自习,还是借口生病瘫在床上不愿意动弹,这都是在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属于少年的骄傲。前者是积极的向前,而后者则通过避开失败来保持体面。而这一张写有我自己字迹的纸条,让我无法再否认和逃避。我从不缺乏对于“好”的渴望,从不缺乏想要前进的最初动力,但是我尚不够坚定,一遇到困难就丧失了勇气和决心。换言之,我始终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但是这种“应该”还需要外力的帮助才能变成现实。
  幸运的是,在写下理想之后的一个月,我就得到了这份外力。那日是十一假期的第二天,电话铃声响起的时候,我正在书桌前枯坐,怎么也弄不明白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我偏过头去看手机屏幕——一个陌生的座机号码,怀着一股淡淡的、被打搅的恼火,我按下了接听键。“是 xxx 吗?我是 x 老师,我觉得你的这篇作文写得很好。不过,以下这几处你还可以再改改……”电话那一端竟是我的语文老师!彼时,我只作了一个月她的学生,这声音之于我既熟悉,却也带着几分距离。她高且瘦,方脸盘,披肩卷发,穿一身剪裁合适的旗袍,配上硬底的高跟鞋和颈间的丝巾,走起路来像进行曲。见到她的第一眼,我就被吓了一跳:从来没见过画着如此浓妆的语文老师!随后的几日,语文老师总让我们惊愕,格式繁琐的摘抄本,要求严苛的成语听写,还有四十秒要背完的《劝学》……然而这些都不及这一通电话出人意料,在四十分钟的时间里,老师在表扬中兼有批评,在批评中蕴含期许。长时间的通话让手机微微发烫,而我也因为这突然而至的赞许而心潮澎湃。化学练习被我搁置一边,我打开电脑,录入并开始修改我的第一篇高中作文。我忘记了自己还在假期,我一整天都坐在电脑前,只为
了从老师那里得到一个更好的评价。假期归来,当我看到自己的文章被打印出来,并作为课堂的范例让全年级传看时,一个念头从心里浮上来:我要配得上这荣誉。我要用持续的优秀来证明这一次的成绩并非偶然。
  每每回忆至此,我自己都忍不住惊叹,严师的一次肯定竟给我如此大的精神动力,我恢复了周末上自习的习惯,渐渐熟悉了图书馆附近盖浇饭以及面条的种类和价钱。每每学习不下去的时候,我总会想象当初曾有多少人将目光落在我的文字上,而这一道道目光随着想象变得愈加真实,仿佛真有许许多多的人在监督着我继续前进。必须承认的是,激发我努力学习的最初动力并不是个人主动对学习产生了热爱,而是一种被动的、来自外界的力量。我的高中学风严谨扎实,而我的同学也不乏来自远郊区县的尖子生,他们一心向学,甚至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地步。在众多向上的、拼搏的画面中,我的语文老师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她每天不到六点钟起床,为了节省时间给同学答疑而经常省去午饭。更重要的是,她从不讳言自己的辛苦和付出,一切努力的行为都被高调地展现出来。她的语文课堂有时会以自己的一番感想开始:“昨夜我批改作业到两点,我发现……”,当对于语文教学的热爱厚重炽烈到话语不足以承载,便几近堕泪。我最爱听老师讲解诗歌,因为她本身的形象就如同一首情绪高昂的抒情诗,但她却比那只言片语、短小句章更为悠长绵绵、生机盎然。因此,语文作业的繁多虽让同学们叫苦不迭,但却从未在我心中激起任何超出抱怨和不解以上的恶劣情绪。
  老师的目光中闪动着巨大的事业热情,形影间是铭刻进骨髓和灵魂的自律,她有多严格地要求她的学生,便有多苛刻地要求她自己。作为区里的学科带头人,我的语文老师已不算年轻了,但她的职业激情甚至让我们这群中学生都无法消受。于我而言,这份火热的、强大的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我,这种动态的炽热比静止的神圣更加深刻而强烈地唤醒我的心灵、刺激我的神经。我不再羡慕年级里那些轻而易举取得高分的“学神”;那“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淡然,西门吹雪总是不动声色取人性命的姿态,这些曾经令我心醉的文学形象,也逐渐因我心中萌发了对持久、真实而鲜活的生命热情的敬重,而丧失了最初之于我的巨大魅力。某一次读唐诗,读到李商隐的“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我如获至宝,仿佛遇到了千年前的知音。我这个不怎么聪明的人,面对那算不上十分复杂困难的高中理科知识,就已经需要调动如此巨大的生命力量去应付,如此想来,我或许天生就是一棵小草吧。但生之所幸在于,天意和人间尚给我这样的人一些位置,这还能有什么可怨怼呢?我难道不应该用加倍的努力去充分释放自己的生命力量吗?
  在高三之前,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一身傲骨与那看似笨拙的努力结合在一起。与我的好友相比,我学理科就是“老牛拉破车”。她可以日日不交作业但照样在期末取得最高分,当她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极其巧妙的算法时,她专注而笃定的神情就是世间绝美的景色。但我也一样可以做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我从不在笔记本上煞有介事地写周计划,但是在每天晨起和睡前的洗漱时,我便在脑海中构想这一日的安排与得失。某一日与班主任谈话,她突然没头没脑地说起对我的看法,她说我有着军人和战士一般的精神气质,男生都应该向我学一学这种自律的习惯和态度。彼时的我,成绩排名与前一次的期中考试相比大幅下降。期中考试的时候,我出乎意料地拿了年级第一,一个并不聪明的无名小卒荣登榜首颇有些滑稽的意味,年级里最优秀班级的班主任还为此给他们班同学开班会,开头一句便是:“你们看看你们现在考成了什么样子!连 xxx 都能拿第一……”顶峰之后便是下坡,期末考试的我重新退回了 20 名开外。我清楚地知道,其实并没有多少人在意一个人成绩的起伏,但是我的班主任却认为我急需正向的鼓励。时光飞逝,如今的我早已忘记了当初究竟陷入了怎样的情绪低谷,但班主任这份或许过誉的评价却永远成为校准我道路的标尺。
  如果说高中生活是一首三重奏鸣曲,那么高三当之无愧属于低音的部分。心理素质和理科头脑的欠缺是我无法完全克服的弱点,饶是我的班主任再有经验,也只能在一旁起到辅助作用。除此之外,我的运气不算好,或者说,我的时运来得太早了。我早早地取得了年级第一、区里语文第一的成绩,而我做的第一份理综卷子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令我在高三的寒假放松了警惕。等到重新回来参加两次最重大的模拟考试时,我的成绩都不甚理想。彼时距离高考不过 40 天,为了减轻我的备考压力,我不断地说服自己:考不上北大也没什么大不了。在高考时,我在一贯擅长的语文考试就错了三道选择题;至于精心准备的博雅考试,我也没有取得任何实质的加分。在高考出分前,我抱着厚厚的大本研究哪个南方高校的文史哲相对不错,心中无悲无喜。想着自己终于不必在不够擅长的科目上较劲,我甚至有一种从噩梦中醒来的释然……如今是 2019 年的 1 月下旬,与愈来愈浓烈的年味相映成趣的是校园里的日渐冷清,空空荡荡的教学楼里找到一个地方自习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捏着印着北京大学的校园卡出入宿舍,上面或许还沾着某次不小心在食堂弄上的污渍。岁月滚滚向前,当初因为录取与否而牵动的紧张心情早已淡去。凭着一个尴尬的分数和小小的运气,我终于看清了车票上印下的终点。起初我并不觉得十分欢喜,那时的我正与父母在西藏旅游,朋友调侃我是在“世界海拔最高的地方收到最好大学的通知书”的“人生赢家”,我也十分平静地表示对他的感谢。父母起初十分兴奋地有说有笑,跟亲戚朋友打电话报告消息,在一阵忙乱后的平静中,我的母亲掉了眼泪,嘴里喃喃:“妈妈就怕你考不上。妈妈觉得你这三年太不容易了。”当时的我听到这句话,或许也有所动容吧,那一夜我几乎没睡,似乎真的觉得自己可以立刻去作励志电影的主角。但是如今想来,我只觉得有些小题大做了。
  来到北大之后,一切伟大的、美好的、壮丽的都被稀释了:图书馆不缺少勤奋的身影,篮球场不缺乏矫健的身姿,荣誉榜充斥着亮丽的面孔和智慧的锋芒,终点的景色太过美好以至于迷花了行者的双眸,就算只当英雄身旁鼓掌的观众,我恐怕都没那么多双手。每个人都被飞速地洗刷掉所有的光环,最高学府的内部处处都太过相似,千篇一律到近乎像一处最平淡无奇的寄宿地。而这里还培植着夸夸其谈的骄傲和智力发展过度的狭隘,等到我终于到达所谓的“终点”,才发现这“终点”早已被取消。刚刚入学的我,艰难维持着自己外表上的体面,内心却感受到巨大的精神危机。如果没有一个绝对完美的终点,那么我当初究竟是凭借什么而获得动力呢?如果人生就是一段又一段的长路,道路上始终会有层出不穷的问题,那么我还要继续前行吗?
  所幸的是,在怀疑与困惑的同时,我顺着自高中延续的惯性,始终未曾放松自己的学习。那些铭刻入骨的习惯,例如早起和上自习,维持着我一直往前行的赶路姿态。这些尚未解决的有关人生意义的困惑,虽然有时让我的步伐显得沉重,但却不曾真正使我停止向前。当北大的神圣光环在我的心中消散后,我的前北大时代便成为了我永远怀念的岁月。我无比想念那时的单纯和执着,虽然此时此刻已无法回到从前,但只要从中撷取了一段,便能立刻获得精神上的滋养。回忆的吉光片羽向我表明,那里有我最喜欢的我自己。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生固然是一程又一程至死方休的赶路,但是道路与道路之间却并不总是相似的。名为北大的路段,支撑着我艰难走完高中的时光,而等我踏上大学的道路,名为高中的路段又反过来哺育我的精神。我似乎上升了,但似乎又无时无刻不在回归,总而言之,这是不同的道路和体验。
  我想,宗教似乎给人一种错觉,好像人因为有一个确定的终点才能安心走完此世,但是如果已经知道了终点,人生又有什么兴味呢?人最无法忍受的,是始终在做着毫无起色的事情,而天国的存在,只不过是把原本水平的道路变成了持续上升的阶梯;而对于一个富有生命力的精神与灵魂而言,它真正需要的,只是一个并非一成不变的历程。
  在前些日子,百讲有几场十分不错的传统戏曲展演。我邀请我的语文老师一同观看,她喜出望外,还用金墨抄写了一遍《心经》送给我。或许是前一晚教学任务太重,她在看 《白罗衫》的时候竟睡去了两幕。舞台上,徐继祖终于查明了水盗的身份,正是对他疼爱有加的养父杀害了他的亲生父亲,而徐继祖作为一方父母官,就要亲手处决他的养父。这与俄狄浦斯王颇有些对照关系的剧情,透出了浓浓的命运感。在台下的我,一边凝视着台上主角的挣扎,一边在余光里看着我老师略有倦意的神态。她是最爱昆曲的,竟也会有倦怠的时候。正是在那一刻,我才迟迟地意识到,一个时代之于我已经谢幕。与北大一同走下神坛的,还有那些对我影响最为深刻的高中老师们,与他们的交往,让我逐渐意识到他们也是要为柴米油盐、小孩上学发愁的普通人。任何人与物都有着自己的局限,我或许也不应该仅仅沉浸在以北大为轴心的时间怪圈里了吧。
  如果以北大为标志,那么我的人生自然是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前面的是“前北大”,现在的是“在北大”,而以后的是“离开北大”。纵然是北大这两个字,激发了我的一切精神动力,但是如果仅仅把自己困在其中,也就失掉了北大应有的博大气度。无论是一个人,还是许许多多人,他们的人生或许都如同一片广袤的海,北大不过是海上一处极其显眼的浮漂,而人生中的悲欢喜乐是那偶尔拍击出的泡沫,固然耀眼但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真正持久而绵长的,是那绵延向前的海浪。他们不断地向前赶着路,无问始终。

徐州市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在线投稿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1029次访问,全刊已有881260次访问